-
孝感市举行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活动 30个项目助力高质量发展
孝感市通过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活动,成功吸引30个优质项目落户,总投资额超300亿元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孝感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、深化产业布局的成果,进一步强化了“项目为王”的发展理念,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。 一、集中签约活动概况 孝感市第三季度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活动于10月中旬成功举办,现场签约项目涵盖光电液晶模组智能制造、智能激光设备制造、汽车精密冲压部件等多个领域。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、市场前景广阔,符合孝感市产业升级方向。活动由孝感市主要领导出席并致辞,强调将持续优化服务,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。 二、项目特点与产业布局 此次签约的30个项目中,县(市、区)和市直“三区”引进项目21个,市直招商团队引进项目9个。项目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、新能源、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与孝感市“十抓十促”高质量发展路径高度契合。通过引进科技型项目,孝感市进一步补强产业链条,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。 三、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 孝感市始终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抓手,通过简化审批流程、强化要素保障、兑现政策承诺等方式,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。活动中,孝感市再次强调将打造更优投资环境,确保客商在孝感投资兴业无后顾之忧。这种务实态度赢得了企业广泛认可,也为后续招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。 四、未来发展展望 此次集中签约是孝感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。未来,孝感市将继续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,加快项目落地建设,确保早投产、早达效。同时,孝感市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,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集聚,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持久活力。
2025-07-23
-
孝感市分类有序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与招商引资
孝感市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,分类有序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,同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,为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。通过干部包保帮扶机制、员工返岗调度等措施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取得阶段性进展。 一、分类施策优先保障重点领域企业复工 孝感市明确复工复产优先顺序,重点保障防控物资生产及配套企业、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、国防工业等领域的复工复产。成立由厅级干部牵头的专项工作组,协调发改、经信等部门合力推动“停不得”企业恢复生产。第二批复工复产企业名单中,涵盖装备制造、民生保障等领域,体现精准施策特点。 二、干部包保帮扶机制细化责任落实 孝感市孝南区实施干部包保责任制,明确包保干部的10项职责,包括复工审批协调、防疫物资筹备、应急预案指导等。通过“一对一”帮扶,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实际困难。该机制已覆盖两批次企业,有效提升复工效率。 三、多措并举破解员工返岗难题 孝感市建立市级员工返岗调度机制,鼓励“点对点”送工服务。孝南区组织专车运送数百名员工至高新区复工企业,缓解用工短缺问题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到岗率逐步提升,但用工缺口仍存在,后续将加大劳动力对接力度。 四、复工复产与招商引资协同推进 在推动现有企业复工的同时,孝感市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,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新项目落地。通过简化审批流程、强化要素保障,为投资者提供便利,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。 五、阶段性成效与后续推进计划 截至3月中旬,孝感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20.9%,到岗员工超2万人。下一步将扩大复工企业覆盖面,重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产,并持续优化帮扶政策,确保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“双统筹”。
2025-07-23
-
孝感临空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重大项目加速集聚
孝感临空经济区以“项目为王”理念为引领,通过强化机制保障和精准招商,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,主导产业加速集聚。前八个月,该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9亿元,同比增长显著,现代物流、智能制造等产业项目落地成效突出,为打造临空新城注入强劲动力。 一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 孝感临空经济区持续优化项目推进机制,通过领导领衔、专班服务等方式,推动项目建设全面提速。统计显示,前八个月该区纳入统计的投资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.8亿元,同比增长161%,增速位居区域前列。其中,省级重点项目如保利天河国际旅游区、佳兆业空港凤凰科技城等均已开工建设,带动效应显著。 二、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凸显 依托临空经济优势,孝感临空经济区精准引进世界500强、中国500强等企业项目,累计落户企业达30家。现代物流园已吸引11家物流企业入驻,部分建成投运,其余项目正加紧建设。随着基础设施完善,该物流园有望升级为华中地区重要物流枢纽。 三、主导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围绕临空指向性产业特征,孝感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高端领域。远大智能交通产业园、金富新能源动力电池基地等项目相继落户,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态势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。 四、产城融合助推新城建设 孝感临空经济区坚持产城一体化发展路径,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城市功能提升。苏宁孝感电商产业园等产业项目与基础设施同步推进,促进就业与公共服务配套完善,加速临空新城雏形显现。 当前,孝感临空经济区正以重大项目为抓手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强化产业招商,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。
2025-07-23
-
【孝感招商】孝感聚力汉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 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
孝感市近年来围绕汉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建设,通过科学谋划、创新驱动和狠抓落实,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,孝感市积极融入湖北区域经济布局,强化产业集聚和功能提升,打造主城区龙头引领、县域特色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,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。 一、科学谋划区域发展格局 孝感市立足湖北区域经济布局,明确历史方位,构建“市区一体、县域协同”的发展框架。主城区通过厚植产业基础、扩大容量和强化功能,实现龙头效应;汉川、应城、云梦、安陆等县域依托汉江经济带,优化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,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;大悟、孝昌则聚焦绿色产业,形成大别山生态经济带。同时,孝感市主动对接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,推动产业联动,深化区域合作。 二、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孝感市坚持创新核心地位,统筹推进“科教兴市”“人才强市”战略,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。高端装备制造、光电子信息等十大重点产业加速集聚,军民融合产业园、日商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成为重要载体。通过“数字孝感”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,孝感市夯实了高质量发展基础。此外,深化改革开放、优化营商环境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举措,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竞争力。 三、强化项目支撑与落实机制 孝感市以“项目为王”为导向,狠抓资金、资源引进和促进工作,为汉江制造业带建设提供坚实支撑。对标中央和省级决策部署,孝感市制定“十四五”规划并细化年度重点任务,推行“五化”管理机制,确保责任到人、任务落地。通过优化自然生态、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,孝感市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。 四、文化赋能市域治理创新 孝感市发挥“孝文化”独特优势,将平安法治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,打造市域治理创新样板。通过弘扬孝文化品牌,孝感市提升了城市软实力,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建设提供了文化支撑和社会基础。 孝感市通过系统布局和务实推进,汉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已初具规模,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。未来,孝感市将继续深化区域协同和创新驱动,为湖北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2025-07-23
-
孝感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助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
孝感市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,优化营商环境,有效激发市场活力,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统计数据显示,前五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3503户,其中企业类新增3801户,市场主体总量接近30万户。一系列便利化措施的实施,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。 一、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 孝感市以工商登记改革为突破口,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,将15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调整为后置审批,取消40项前置审批。同时,在湖北省“27证合一”基础上,进一步整合事项,实现“36证合一”,累计办理“多证合一”登记5.4万件。这些举措显著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,提升了企业开办效率。 二、住所登记管理创新突破 孝感市出台《市场主体住所(经营场所)登记管理暂行规定》和《市本级市场主体住所禁设区域清单》,简化住所登记手续。通过明确禁设区域清单,既保障了城市管理秩序,又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登记指引,有效解决了住所登记难题。 三、登记服务便利化全面升级 孝感市推出“局所通办”“同城通办”等创新服务模式,打破辖区限制,实现工商登记全城通办。同时,全面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,将公章刻制备案纳入“多证合一”范畴,企业开办全流程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内,简易注销办理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。 四、银行开户流程显著优化 针对企业开办过程中的银行开户环节,孝感市优化业务流程,将开户时间从原来的3-5天大幅压缩至1天以内。这一改进有效解决了企业开办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。 五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孝感市通过系列改革措施,形成了从登记注册到日常经营的全链条服务体系。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和办事效率的提升,不仅激发了本地创业活力,也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。数据显示,改革后市场主体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,反映出营商环境改善的积极成效。 孝感市通过系统性改革举措,构建了便捷高效的市场准入环境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未来,孝感市将继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,推动营商环境向更高水平迈进。
2025-07-23
-
【孝感招商】孝感城区推进重点项目助力城市升级与民生改善
孝感市通过实施28个重点项目,计划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,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,提升民生保障水平,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。这些项目涵盖交通枢纽改造、市政设施升级、生态治理、老旧小区改造等多个领域,旨在推动孝感城区高质量发展。 一、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孝感城区将启动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,实施環川路、老316国道改造工程,加快董永北路立交和槐荫大道东延伸项目建设。槐荫大道改造和城站路地下空间工程将完工,城区外环实现全线贯通,进一步畅通城市路网。过去五年,孝感城区已建成复兴大道,完成交通大道改造升级,城站路地下空间一期投入运营,“七纵五横”路网体系基本形成,城市外环初步成型。 二、市政设施与生态治理同步推进 孝感城区将完成老城区7.83平方公里雨污分流改造,实施城区供水保障工程,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。老環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加快实施,熊咀、严桥等片区推进“城市双修”,改善人居环境。此前,孝感市已投资155亿元完成老澴河一期综合治理工程,实现治污、安居与发展目标。 三、民生工程与城市更新提速 孝感城区计划改造92个老旧小区,完善消防设施,提升物业管理水平。同时,加快推进静脉产业园二期和垃圾末端处置项目建设,促进资源循环利用。智慧城管、智慧停车、智慧交通等数字化管理项目同步实施,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。 四、招商引资与可持续发展并重 孝感市通过重点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,推动产城融合。过去五年,孝感城区年均市政投资超100亿元,为城市“双修”提供资金保障。未来,孝感市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,扩大有效投资,助力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升级。
2025-07-23
-
【孝感招商】孝感工业技改投资增幅居湖北第三 产业升级动能强劲
孝感市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,持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,特定年份第一季度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。其中,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7.1%,增幅位居湖北省第三位,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%,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2家,工业经济跑出“加速度”。 (一)技改投资引领产业升级。自2019年以来,孝感市坚持把工业技术改造作为构建现代化制造体系的关键抓手,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特定年份第一季度,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.4%,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37.1%,高于工业投资平均增速,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持续提升,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同期,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,较上一年度同期增加10家,规上工业企业总量达到1137家,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。 (二)要素保障夯实发展基础。围绕工业经济稳增长目标,孝感市建立健全运行监测调度机制,通过月度调研、定期分析等方式,精准掌握工业经济运行态势。加强水、电、油、气、运等生产要素统筹协调,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需求。深化“千名干部进千企”服务行动,打通政策落实“最后一公里”,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,推动工业经济实现稳中有进。特定年份第一季度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较上一年度同期前进3位,位居湖北省第五位。 (三)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。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孝感市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,推动设备更新、工艺改进和数字化转型。通过技改投资,企业生产效率提升,产品附加值提高,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。下一步,孝感市将继续深化传统产业技改工作,着力扩大工业经济增量、盘活存量资产、提升发展效益,加快推动工业经济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 (四)工业用电彰显经济活力。工业用电量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的“晴雨表”。特定年份第一季度,孝感市累计工业用电20.2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8.64%,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3.84个百分点,增速位居湖北省第六位,较上一年度同期加快0.69个百分点。用电量的稳步增长,体现出孝感市工业生产持续回暖,经济运行活力不断提升,为全年工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。
2025-07-23
-
【孝感招商】孝感出台18条措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
孝感出台18条措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孝感市近期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围绕文化产业布局优化、重点领域发展、体系完善、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18项具体举措,旨在通过招商引资和文化项目带动,构建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和文化旅游融合带。该政策明确将财政资金投入与土地、税收优惠相结合,全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。 一、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孝感市以孝文化为核心,统筹规划老澴河“仙女古镇”、长江传媒产业园、保利凤凰文化旅游区等重点项目,形成“一核多极”发展格局。各县市区立足“一县一特”原则,重点开发雕花剪纸、云梦秦简、应城膏雕等非遗产品,打造差异化文化品牌。同时,依托汉江、矿山、红色文化等资源,构建四大文化旅游带,促进全域文旅深度融合。 二、强化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政策聚焦数字创意、影视制作、文化装备等新兴领域,支持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升级。对获得国家级、省级认定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基地给予资金奖励,并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此外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场馆运营,扩大优质文化服务供给。 三、完善产业体系与政策保障 孝感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重点项目,并实施税收减免、土地优先供应等配套政策。建立文化企业融资对接机制,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难题。同时,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,营造公平竞争环境。 四、健全推进落实机制 成立市级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,统筹协调跨部门资源。将文化产业纳入绩效考核体系,定期督查项目进展。通过举办文化博览会、招商推介会等活动,扩大区域文化影响力,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。 孝感市通过系统性政策设计,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此次18条措施的落地,标志着孝感文化产业进入规模化、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。
2025-07-23
-
【孝感招商】工商联搭桥铺路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
孝感市工商联近年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通过精准服务、深度调研、文化引领和公益帮扶等多维度举措,为民营经济发展构建优质生态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,积极对接企业需求,推动政企良性互动,累计协调解决207项企业诉求,组织编制产业发展报告,引导600余家企业参与乡村振兴,形成全方位服务民营经济的工作格局。 一、构建政企沟通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孝感市工商联坚持"政治建会、团结立会"原则,建立常态化企业调研制度,针对61家民营企业开展专项摸底,系统梳理融资、用地、人才等共性问题。围绕军民融合领域形成专题报告,提出的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被纳入市级重点规划。同步推进"三乡"工程研究,相关建议直接促成农村产业融合项目的落地实施。 二、打造文化载体弘扬企业家精神 联合文艺机构编纂出版《孝感孝商传》,以改革开放40年为契机,系统记录本土企业家创业历程。该文献通过20个典型案例,展现民营经济从个体经营到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轨迹,成为孝感市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读本,有效增强企业家的归属感和使命感。 三、深化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组织实施"百企帮百村"专项行动,引导424家民营企业与526个行政村建立结对关系。重点发展特色种植、农产品加工等帮扶项目,在贫困地区建成78个产业示范基地,带动2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。其中某食品企业投资的菌菇种植项目,使帮扶村集体年增收超过30万元。 四、搭建服务平台促进资源对接 创建民营企业诉求直通车机制,针对207项问题建立分类督办台账。举办军民融合专题对接会,推动6家民企进入军工配套体系。联合金融机构开发"孝商贷"产品,累计授信额度达9.7亿元。在汉孝产业协同发展中,促成18个跨区域合作项目落地。
2025-07-23
-
【孝感招商】孝感市大手笔投资交通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孝感市通过80亿元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,全面夯实交通基础设施底盘,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。这一重大举措涉及高速公路、普通公路、农村公路等多个领域,将显著提升孝感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,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旅融合。 一、高速公路建设提速扩容 孝感市重点推进城市圈外环线高速汉十至大随段、硚孝高速二期等续建项目,同步启动汉孝应高速新建工程。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前期工作加速推进,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孝感市对外通道能力,强化与武汉城市圈的互联互通。高速公路投资占比超三成,体现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。 二、普通公路网络提质升级 孝感市实施国省道改造工程,包括107国道孝昌段、316国道孝南段等干线公路建设,形成"三纵三横"骨干路网。12个二级公路项目同步推进,重点完善县域交通连接线。普通公路投资规模最大,达32.7亿元,将有效改善孝感市内部交通循环,促进沿线城镇协同发展。 三、农村交通体系完善 孝感市计划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超1000公里,配套实施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。6.8亿元专项投资用于提升农村公路技术等级,10.9亿元推进农旅融合道路建设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。这些措施将显著改善农村出行条件,为特色农产品运输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基础保障。 四、水运与物流设施协同发展 孝感市投入0.4亿元完善汉江等内河航道设施,1.5亿元建设现代化物流站场。通过补齐水运短板,优化多式联运体系,推动孝感市成为区域物流重要节点。交通建设与产业布局深度融合,为招商引资构建高效物流支撑平台。 孝感市通过系统性交通投资,构建起"外联内畅"的立体交通网络。80亿元资金精准投向关键领域,既解决当前交通瓶颈,又为长远发展预留空间。这一系列工程实施后,孝感市区域竞争优势将显著增强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2025-07-23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